鈹元素

國立嘉義大學 應用化學系 和 高雄醫學大學 醫藥暨應用化學系
蘇  明  德  教  授

(
文章內容版權為蘇明德教授所有,如需引用請聯繫midesu@mail.ncyu.edu.tw)
 

18世紀末,有一位法國礦物學家René Just Haüy(1743-1822)獲得了一塊〝綠寶石〞。這種〝綠寶石〞翠綠晶瑩,光輝奪目,流傳已有幾千年,長久以來一直被人們看得比鑽石還珍貴。可是究竟採自何種礦土,卻始終不明。雖然遠在公元1世紀時,一位羅馬學者曾發現一種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已被採掘的六角狀綠色礦石—綠柱石,科學家懷疑跟這〝綠寶石〞有親緣關係,但一直沒有得到證實。

 

這次Haüy根據〝綠寶石〞的晶體結構,再度斷定〝綠寶石〞和綠柱石是同一種礦石。為了證實,他請求法國化學家伐克林(Louis-Nicolas Vauquelin,1763-1829)精細分析,測定結果證明兩者化學成分果然相同。意外的是,還發現了它們都含有一種新物質。

 

這種新物質有一個古怪的特性,把它溶在硫酸銨((NH₄)₂SO₄) 溶液中所產生的鹽,竟然有甜滋滋的味道,真是前所未見。伐克林斷定這是一種新元素的氧化物,並在1798年發表了論文,把這種元素命名為「glucinium」,就是〝甜味〞的意思,因為發現到所有含有這元素的礦石嘗起來都是甜甜的。一直到1957年,國際學術界才建議改名為「beryllium」,意思是取自希臘文的〝綠寶石〞(beryl),就是「鈹」(音唸ㄆ一ˊ),符號是「Be」。

 

「鈹」在自然界的分布相當廣泛,天文學家從太陽和恒星的大氣中也曾發現過「鈹」的存在。比起其它金屬在地球上的儲存量而言,「鈹」屬於非常稀少的元素,因此「鈹」的價格很高,目前每公克「鈹」的售價是15美元。再加上「鈹」的分布十分分散,礦石中的含量很少,這是「鈹」的一大弱點。

我要留言
* 顯示名稱:
* E-mail: ※發佈留言必填的E-mail不會公開
留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