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元素

國立嘉義大學 應用化學系 和 高雄醫學大學 醫藥暨應用化學系
蘇  明  德  教  授

(
文章內容版權為蘇明德教授所有,如需引用請聯繫midesu@mail.ncyu.edu.tw)
 

在1787年時,「矽」(Si)被法國科學家拉瓦錫(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 1743-1794,)首度發現存在於鑽石中。到了1800年,英國科學家戴維(Humphry Davy, 1778-1829)在利用電池分解〝鉀〞(K)、〝鈉〞(Na)等金屬後,試圖改用電流分解〝矽土〞,結果沒有成功。現在知道這很可能是由於「矽」的熔點太高(約攝氏1,400度)。 

又在1811年間,法國的給呂薩(Joseph Louis Gay-Lussac, 1778-1850)和泰納(Louis-Jacques Thénard, 1777-1857)把〝四氟化矽〞(SiF4)與金屬〝鉀〞混合加熱,獲得一種紅棕色可燃固體,後來知道是〝未定形〞的「矽」。但是給呂薩和泰納當時還沒想到要把「矽」純元素精煉出來,就只差臨門一腳。 

直到1823年,「矽」首次被認定是一種元素,是由瑞典化學家貝采尼烏斯(Jöns Jakob Berzelius, 1 779–1848)把〝氟矽酸鉀〞(K2SiF6) 與過量金屬〝鉀〞共熱,也得到〝未定形〞的「矽」。 由於〝氟化鉀〞(KF)很容易溶於水,而「矽」也易沉於水底,二者很容易分離,於是貝采尼烏斯用反覆清洗的方式,終於把純「矽」元素提取出來。但貝采尼烏斯當時尚未確定「矽」已被分離成純質,於是貝采尼烏斯再把所取得的「矽」放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矽〞(SiO2),它又叫〝矽土〞或〝矽石〞,最後終於確定「矽」是一種元素,命名Silicium(意思是:堅硬之石),「矽」的英文名稱叫Silicon,這一名詞源自拉丁文Silex(原意:火石)。元素符號是Si。

我要留言
* 顯示名稱:
* E-mail: ※發佈留言必填的E-mail不會公開
留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