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環保製冷材料:有機離子塑晶

冷氣和電風扇的用電量,占目前全球電力消耗的10%,預測指出,在全球持續暖化的情況下,這個比例在未來20年將大幅上升,到了2050年,冷氣和電風扇用電量可能就會達到現在中國和印度的總用電量的3倍。更棘手的是,在炎熱的夏季,大量民眾同時開啟冷氣會導致用電量急遽上升,這種情況會使發電廠需要額外增加發電量,並且需要建設更多的電力儲存設施來確保穩定供電。除此之外,現今的冷氣系統還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目前常見的商用製冷劑R-134a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1,300倍)。有鑑於此,國際能源署的「2050年淨零排放」呼籲在2030年前要提高50%空調效率,而目前有一種新型的固態製冷材料可能有辦法達成該目的。這類材料在受到外部刺激(如磁場、電場和機械力)時會產生溫度變化,這種製冷方式可以像傳統冷氣一樣達到降溫效果,但不需要使用會破壞環境的製冷劑,並且可能更省電。其中一種方法是利用壓力來使固態材料降溫,雖然這項技術從1990年代末就被發現了,但目前大部分已知的材料都需要在室溫以上才能發揮降溫效果,因此無法應用在我們日常使用的冷氣或冰箱中。

近日,澳洲蒙納許大學和迪肯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的環保製冷材料──有機離子塑晶(Organic ionic plastic crystal)。這種材料在製冷上有兩個優點:第一,當溫度降到室溫以下時,材料內部的分子排列方式會改變,這個改變過程會吸收大量的熱,吸熱量高達每公斤每度92至240焦耳,已經相當於現代製冷劑的效果;第二,這種材料的相變溫度(也就是材料內部結構開始改變的溫度)對壓力非常敏感,每增加一千大氣壓,相變溫度就會上升23.7度,這表示我們可以透過調整壓力來控制材料何時發生結構改變。研究團隊選擇了4種不同的有機離子塑晶來測試,發現它們都能在家用冷氣和冰箱的溫度範圍內工作(從攝氏零下37度到10度),而且製冷效果表現優異,在800 bar壓下的製冷容量可達到1,292焦耳每公斤。研究團隊還發現,可以透過調整材料中離子的化學結構,進一步調控製冷效果。

我要留言
* 顯示名稱:
* E-mail: ※發佈留言必填的E-mail不會公開
留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