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組分反應(Multicomponent reaction),指的是將三種或更多不同的起始物在單一反應中結合,形成一個複雜的產物。這類反應能高效地增加分子的複雜度,在有機合成中具有重要價值,然而,在酶催化中卻很難實現這種轉化。因為酶的活性位點通常設計得非常精確,難以同時容納和處理多個不同的起始物,特別是當反應涉及多個自由基時更是如此。近年來,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稱為「自由基排序」(radical sorting)的化學催化方法,這種方法能夠控制多個自由基的形成和反應順序,可用於各種有價值的合成轉化,但這類反應的產物無法具有高對映選擇性,因為自由基的立體化學控制本來就十分困難。除此之外,大部分研究中使用的依賴硫胺素的酶(thiamine-dependent enzymes)在自然狀態下,主要催化的是苯甲醯縮合反應(benzoin condensation),而不是研究者期望的三組分自由基反應。因此,開發一種能夠精確控制多個自由基,並具高度化學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的酶催化系統,對於合成化學家來說很有幫助。
近日,中國南京大學與廈門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了一種新型的酶催化系統,能夠高效實現三組分自由基反應。研究人員透過基因工程改造了一種叫PfBAL的酶,也就是引入了五項變異(T481L/A480G/Q113H/N283F/H26E),使其能夠突破原有限制。這種改良後的酶,與一種能被藍光激發的釕催化劑配合使用時,可以精確控制三種不同自由基的形成和反應順序。實驗證明,此系統能在溫和條件下,將普通的醛類、溴代酮類和烯烴轉化為高價值的掌性酮類化合物,產率最高達80%,且大多數產物具有極高的立體選擇性(33個例子中有24個達到97%以上的對映體過剩率)。研究團隊透過詳細的機制研究發現,酶中的其中一個氨基酸(H113)會幫助中間體脫去質子,促使下一步反應的發生;而另一個氨基酸(F283)則與光催化劑發生交互作用,進而穩定分子。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巧妙的設計使酶能夠精確控制多個自由基,實現高選擇性的化學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