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把醇變為 BCP:加速藥物開發

在現代藥物設計和有機合成領域,發展新的合成方法以構建複雜且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結構,一直都是研究的重點,因為這有助於開發新藥物。科學家尤其對於能夠有效合成具有三維空間結構的分子的方法特別有興趣,因為這種結構的分子往往具備著更好的藥物特性,比如更強的藥物與標靶的親和力,或更高的代謝穩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在這方面,bicyclo[1.1.1]pentyl(BCP)結構的研究在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因為該分子提供了一種獨特且非平面的化學結構,這在藥物分子設計中極具吸引力。將 BCP 引入藥物分子中,可以有效替代苯環,意即 BCP 可作為苯環的生物等價體(Bioisosteres),且 BCP 比起苯環,能提供更高的藥物代謝穩定性、細胞膜穿透性以及生物利用度。然而,BCP 結構的合成過程仍面臨許多挑戰,比如嚴苛的反應條件、產物的低選擇性及低產率,以及對不同官能基的低耐受性等等。具體來說,科學家們在試圖合成 Bicyclopentyl alkyl ether (BCP alkyl ether)的過程中,總會生成極不穩定的 BCP 碳陽離子,可能導致分解或發生副反應,因此很難得到 BCP alkyl ether。那麼科學家未來能研發出簡單合成 BCP alkyl ether 的方法嗎?

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了一種從醇類合成 BCP alkyl ethers 的方法(以往的方法大多是從含有離去基的烷類化合物開始合成)。該策略的核心在於利用BCP-thianthrenium(TT+)試劑,並透過銅、銥催化劑及可見光,合成出 BCP alkyl ethers。與傳統合成方法相比,該方法是透過過渡金屬介導的自由基進行反應,完全避免了 BCP 碳陽離子的生成(在該反應中,生成的是 BCP radical)。該反應對於醇類內的多種官能基具有高度耐受性(比如酯、烯烴、炔烴、醯胺、鹵素、酮、內酯、含氮雜環),且適用於初級、次級和三級醇,這些特質對於合成藥物的後期官能化極具應用潛力。在藥物合成上,研究人員利用合成 BCP alkyl ether 的方法,成功合成出了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Fluoxetine hydrochloride,僅需兩步驟合成,總產率為 85%。研究人員表示,該策略為製備醚類相關的藥物,提供了全新且快速的途徑。

我要留言
* 顯示名稱:
* E-mail: ※發佈留言必填的E-mail不會公開
留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