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吡唑N-烷基化選擇性的方法

在有機化學合成中,「選擇性」非常重要,尤其當分子中存在多個相似的反應位點時(相似官能基時)。吡唑(pyrazole)是「低選擇性」反應的典型代表:作為一種含兩個氮原子的五元雜環化合物,吡唑廣泛存在於各種藥物和農藥中,而其N-烷基化反應的低選擇性問題長期困擾著化學家。具體來說,當非對稱吡唑進行烷基化時,由於兩個氮原子都可能被烷基化,加上吡唑本身的互變異構(tautomerization)現象,通常會產生兩種難以區分的異構物(regioisomers),這就是所謂的「吡唑烷基化問題」。而且這些異構物會因物理性質相似,而導致後續很難分離、純化。為了提高吡唑N-烷基化反應的選擇性,科學家嘗試過各種解決方案,例如設計特殊的親電試劑、使用可拆卸的立體保護基、或採用生物催化等方法,但這些策略往往只適用於特定的取代基或反應條件,無法通用。這個問題直接限制了吡唑類化合物在藥物開發中的應用,因此化學家們迫切需要一個根本性的解決策略。

近日,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策略性原子置換」方法(Strategic atom replacement),成功解決了吡唑N-烷基化低選擇性問題。他們的方法是先從異噻唑(isothiazole,即pyrazole的其中一個氮變為硫)出發,並將其中的硫原子視為「佔位原子」(placeholder atom),再透過一系列化學轉化將硫原子替換成氮原子及其相連的烷基,最終得到選擇性極高的N-烷基吡唑。這個轉化的關鍵中間體是1,2,3-噻二嗪-S-氧化物(TDSO),一種極少被研究的六元雜環化合物。研究人員發現TDSO具有兩個化學性質截然不同的氮原子:一個類似硫醯胺(sulfinamide-like),另一個類似亞胺(imine-like)。利用這種電子和立體上的差異,他們成功實現了高選擇性的烷基化反應,選擇性從3.2:1提升到超過20:1。更重要的是,烷基化後的TDSO在加熱條件下(80-115°C),會自發脫去二氧化硫(SO),並直接生成目標產物N-烷基吡唑。研究團隊透過一系列實驗證明了這個方法的通用性,成功合成了超過40種結構多樣的吡唑化合物,包括那些取代基差異極小(如苯基vs.對氯苯基)的異構物,選擇性均超過86%。

我要留言
* 顯示名稱:
* E-mail: ※發佈留言必填的E-mail不會公開
留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