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High Efficiency Blue-Green Cationic Ir(III) Complexes for Light- 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with EQE Approaching 40%
Yu-Ting Huang, Chung-Chieh Chang, Che-Lun Chang, Wei-Tse Hsu, Yun-Rong Li,
Zu-Po Yang, Chin-Wei Lu, and Hai-Ching Su
Inorg. Chem. 2025, 64, 21, 10402–10413
靜宜大學 應用化學系 陸勤偉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照明與能源光電研究所 蘇海清教授
發光電化學元件(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LECs)是一種具成本效益的照明技術,因其製程簡單、適用於大面積印刷製造,而被視為未來照明與顯示應用的重要選項。然而,LECs 的效率仍有明顯進步空間,是目前研究的關鍵挑戰之一。本研究設計並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藍綠色磷光特性的銥金屬錯合物,旨在提升元件的發光效率。其中,一種名為「二[1-(2,4-二氟苯基)-吡唑基]-5,5’-二氟-2,2’-聯吡啶銥(III)六氟磷酸鹽」的化合物表現最為出色。經過元件結構最佳化(特別是主動層厚度的調整)後,成功達成 16.8% 的最大外部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EQE)以及 47.2 cd A-1 的電流效率。本研究團隊更進一步在元件中引入一層擴散層,有效萃取出侷限於基板內的光,使效率大幅增強。最終成果 EQE 高達 39.3%、電流效率 109.6 cd A-1,相較初始元件提升了 270%。這項研究不僅展示了磷光錯合物在 LECs 中的應用潛力,也提供了提升效率的可行策略,為未來開發高性能、低成本的電致發光元件奠定了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