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年5月號 •台灣研究
人類229E冠狀病毒(hCoV-229E)在1965年被科學家發現,是七種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種類中最早被報導的一種。

114年5月號 •台灣研究
本研究成功首次合成並穩定出「銻四面體 (Sb4 tetrahedron)」的完整結構,突破長久以來主族元素化學中Sb4無法穩定存在的挑戰,為金屬團簇與材料化學領域帶來重要突破。

114年5月號 •台灣研究
蛋白質結晶化是結構生物學的關鍵技術,然因蛋白質之複雜動態行為與成核現象之隨機性,時常面臨諸多挑戰。

114年5月號 •台灣研究
敗血症是一種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的全身性發炎反應,若未能及時控制,易導致多重性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是一極具挑戰性的急重症。

114年5月號 •台灣研究
在本研究中合成三種富勒烯衍生物—C60tBu、C60TPY 和 C60TPY-Cl,作為電子傳輸層PC61BM中的添加劑,以應用於提升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之電子傳輸與光伏特性。

114年5月號 •台灣研究
琥珀醯輔酶A (Succinyl-CoA) 是細胞代謝中參與三羧酸循環的關鍵中間體,同時也是血紅素及其他生物分子的重要前體,其價格昂貴,每毫克約為一千元台幣。

114年5月號 •台灣研究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一種失智症,儘管科學家們已研究超過一個世紀,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且隨著人類壽命延長,患者人數逐年增加,對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負擔。

114年5月號 •台灣研究
奈米酵素不僅模擬天然酶的活性,還具有訊號放大的效益,近年成為分析化學的熱門奈米材料。

114年4月號 •台灣研究
1-烷基-2,3-烯烴酯(α-alkyl β,γ-alkenyl esters)是複雜生物分子結構中的重要單體,亦是生物分子合成過程中的關鍵中間體。

114年4月號 •台灣研究
二硫代磷酸酯作為一類重要的有機硫化物,因其獨特的化學結構和反應特性,在農業化學和工業等領域中具有廣泛應用。
頁次:1 / 29
快速跳頁: